打造創新型“智庫”——記河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冀中股份東龐礦田權創新工作室

長城網3月29日訊(殷曉芳 記者 趙君華)陽春三月,從河北省委宣傳部傳來喜訊,冀中股份東龐礦“田權職工創新工作室”榮獲第四批“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”的榮譽稱號,這也是全省國有企業中,唯一一個獲得該榮譽的單位。

“田權職工創新工作室”在冀中能源集團可是傢喻戶曉的“明星創新工作室”。從2010年成立至今,工作室成員以雷鋒精神為指引,忠於職守、刻苦鉆研,完成重大科技成果40餘項,小改小革870餘項,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億元,成為支撐東龐礦騰飛發展的創新型“智庫”。

搭平臺匯聚群英智慧

2010年,在礦黨委的支持下,田權將一批勇於創新的技術人才聚攏到一起,創建瞭“田權創新工作室”,這也是股份公司首傢以個人命名的創新工作室。

為激發成員的“雙創”熱情,創新工作室從成立起就建立瞭激勵機制,對創新成果實施評審“積分制”,實行動態台中電器批發商獎勵、成果考核激勵體系,對各類創新成果按照評定等級,充分調動瞭職工群眾創新創效熱情。

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,田權和他的團隊先後完成7項公司級創新成果,其中《大傾角俯采復雜地質條件下MG900/2290-GWD型大功率變頻電牽引采煤機技改及應用》榮獲河北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、“降低大功率交流變頻電牽引采煤機故障率”獲河北省科技質量成果獎、“智能配件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“獲得河北省煤炭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應用成果二等獎。

如今,工作室擁有骨幹成員33人,參與人員達到140餘人的創新隊伍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共提出創新提案2300多項,結題成果1380多項,其中具有重要價值創新成果870餘項。田權創新工作室創建以來先後榮獲“全國工人先鋒號”、全國能源化學系統“勞模創新工作室”、“邢臺市田權創新工作室”等榮譽稱號,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達2億多元。

“雷鋒同志曾說,個人對於革命事業來說,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,螺絲釘雖小,其作用卻不可估量。技術創新也是一樣,我們隻有把基層職工群眾都發動起來,讓每顆‘螺絲釘’各司其職,才能推動一個班組、一個車間乃至整個礦井的發展。”東龐礦礦長楊綠剛說。

獲專利提升創新效益

“幹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”的“螺絲釘精神”,既是雷鋒精神的精髓,也是員工幹事創業的具體體現。田權創新工作室成員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,克服種種困難,鉆研出瞭一項又一項專利,創造瞭可觀的經濟效益。

他們的第一項國傢專利,就是耗時兩年完成的“采煤機變頻器性能檢測裝置”項目。從2012年7月開始,工作室成員設想模擬井下生產環境,設計一套“變頻器加載試驗臺”,在地面實現對維修效果的檢測。這種設備在國內尚屬首次,沒有先例可供借鑒。設計制作中,他們吃盡瞭苦頭。一次次地調試,一次次地修改,直到2014年,“變頻器加載試驗臺”終於順利通過中國專利局審查,獲國傢專利。截至目前,該裝置已檢驗變頻器50餘臺,成功率100%,創造直接經濟效益70多萬元。

獲得一項國傢專利就滿足瞭嗎?那你就小看瞭“田權創新工作室”的成員們。他們又將目光放在瞭低效率的焊接工藝流程上。

東龐礦每年需要在井下應用6-7萬米的風水管路,用量非常大。隨著工程量的增加,原有的以人工為主的焊接工藝已經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。

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,工作室成員決定從優化焊接工藝入手,從而提出瞭制作自動焊接機的構想。隨後“田權創新工作室”人員,經過反復設計,利用現有的變頻器、氣體保護焊機、氣缸、減速機、電機等設備組成1臺可調速、易操作的自動焊管機。“自動焊接機”順利通過中國專利局審查,成為田權獲得的第二個國傢專利項目。這些專利不僅為該礦爭得瞭榮譽,還及時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,提高瞭生產效率,帶動瞭企業經濟的發展,創造經濟效益達千萬元以上。

創新沒有休止符,田權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們仍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奔跑著,他們的第三項國傢專利正在申報中……

善施教培育能工巧匠

要鼓勵職工通過技術培訓、業務交流、傳幫帶等方式,改善知識結構、提升技能等級。而東龐礦早在2010年就以田權創新工作室為實訓基地,成立瞭機電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,在全礦井下單位選拔優秀青年職工參加培訓。

“培訓方式我們采用‘師帶徒、一帶一’的方式,在車間進行實際操作培訓。對於特殊工種,師傅還會帶徒弟深入井下一線,進行現場學習和指導。”創新工作室成員田權介紹說。台中家電特賣會

2017年上半年,針對交流變頻電牽引采煤機在維修過程中存在的線路復雜,查找繁瑣等問題,“田權創新工作室”員工決定制作一款能快速檢測端頭站的儀器。

在田權的指導下,培訓中心技術主管沈志順帶領技術員曾波平、胡文鵬進行繪圖、制作,他們從報廢的設台中電器行推薦備上拆材料及元器件,使這款檢測端頭站的儀器除瞭電路板,其它組成部分都是從廢舊的設備上取下來的,幾乎是零成本投入。采煤機端頭站快速檢測儀的成功研制,不僅大大縮短瞭端頭站和遙控器修復的時間,降低瞭修復難度,同時可以檢查新進端頭站和遙控器的好壞,每年還可為東龐礦節約生產資金40多萬元。

“田權不僅是我們技術上的老師,還是我們人生中的導師。每當創新項目遇到瓶頸,他一邊幫我們進行技術分析,一邊給我們加油鼓勁。在他的指導幫助下,我們解決瞭一個個難題,完成瞭一項項創新。”技術員胡文鵬說道。

截至目前,創新工作室利用科學技術、裝備優勢,共組織各類技術培訓159次,累計培訓職工2000人次,為生產一線培養機電技術骨幹300餘名,為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工作註入瞭一支強心劑。

如今,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在集團組織的技術大賽中屢獲殊榮,“田權創新工作室”名聲大噪,為東龐礦的科學發展插上瞭騰飛的翅膀。

關鍵詞:冀中股份東龐礦,田權職工創新工作室,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,榮譽稱號責任編輯:趙君華

推薦閱讀
arrow
arrow

    ftr797xv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